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多能造血干细胞来源的以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为典型特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极大改善了CML患者的预后,随着III代TKI新药的问世,CML患者的治疗选择不仅更加多样,疗效与预后也将有更进一步广阔的提升空间。值此新春开年之际,《肿瘤瞭望》特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苏江教授,为我们盘点2021年CML领域涌现出的新药研究进展,分享临床诊疗中的热点话题。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jpg)
编者按: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多能造血干细胞来源的以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为典型特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极大改善了CML患者的预后,随着III代TKI新药的问世,CML患者的治疗选择不仅更加多样,疗效与预后也将有更进一步广阔的提升空间。值此新春开年之际,《肿瘤瞭望》特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苏江教授,为我们盘点2021年CML领域涌现出的新药研究进展,分享临床诊疗中的热点话题。
CML新药研究进展
众所周知,CML治疗药物在国内应用普遍的还是一代、二代TKI,目前我们国内也有了三代的TKI。三代TKI中三种新药的临床研究在2021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有最新的报道,且有不错的结果。
普纳替尼(Ponatinib)
OPTIC(Optimizing Ponatinib Treatment in CP-CML, NCT02467270; ongoing)是一项Ⅱ期临床试验(ASH 2021 Abstract #307),评估了普纳替尼在对≥2种TKI耐药或有T315I突变的CP-CML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纳入了既往接受了≥2种TKI治疗后发生耐药或具有BCR-ABL1T315I突变的CML-CP患者,被随机分配至普纳替尼起始剂量分别为45 mg/天(A组,45 mg→15 mg)、30 mg/天(B组,30 mg→15 mg)和15mg/天(C组)三种剂量组中接受治疗。在队列A、B中,当患者达到≤1%BCR-ABL1IS后,剂量减至15 mg。患者可能会因治疗无反应而重新加量至起始剂量。主要研究终点为BCR-ABL1IS≤1%持续12个月;次要终点包括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以及安全性结果。
该项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在基线时,很多患者(84.1%)有较高的疾病负担,23.8%的患者有T315I的突变,另外还有其他的ABL突变类型,无论基线BCR-ABL1IS水平如何,45 mg→15 mg剂量组在36个月时BCR-ABL1IS显示出最高的≤1%BCR-ABL1IS反应率。另外,无论基因突变的状态或类型,该组患者≤1%BCR-ABL1IS反应率最高,达到54%-60%。该项研究提示,无论患者基因突变状态如何,接受普纳替尼治疗后均表现出良好的生存结果。伴有T315I突变的患者在给药剂量45mg→15mg时,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优于其他组。除T315I突变外,其他基因突变的患者也实现了较长的PFS和总体生存(OS)。
奥雷巴替尼(HQP1351)
奥雷巴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针对BCR-ABL中T315I突变的三代TKI,北大人民医院江倩教授团队在2021ASH年会上报告了奥雷巴替尼在CML耐药患者中的Ⅰ期、II期临床研究结果。I期临床研究(ASH 2021 Abstract #311)101例受试者接受了奥雷巴替尼的治疗,中位治疗时间是39个月,中位随访30.8个月。研究结果显示:对于TKI耐药的CML-CP或CML-AP患者和长期治疗的患者,奥雷巴替尼有效且耐受性良好,治疗反应持久,ABL1T315I突变的CML-CP患者更敏感。研究中有11例多重基因突变的患者,1例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4例达到MMR,2例达到MR4.5。大多数非血液学不良事件(AE)为1级或2级。血液学AE包括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等,其中常见的SAE为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经过4年随访,AE发生率明显下降。
在奥雷巴替尼的II期临床研究(ASH 2021 Abstract #3598)中,41例CML-CP患者中32例(78%)完成了12个周期的用药,多数患者达到完全血液学反应(CHR)、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yR)、CCyR、MMR。12个月时PFS率为89.3%,OS率100%。在23例CML-AP患者中,14例完成了12个周期的用药。17/23例(73.9%)患者经历了MaHR,其中65.2% CHR和8.7%无白血病证据(NEL);MCyR率、CCyR率、MMR率较高。12个月时PFS率为74.1%,OS率91.3%。
安全性方面,CML-CP患者和CML-AP患者常见的血液学AE包括: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对于非血液学AE,CML-CP患者常见的有皮肤色素沉着和肌酸激酶升高、ALT和AST升高等;CML-AP患者常见的有皮肤色素沉着、低钙血症。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对TKI耐药的BCR-ABL1T315I突变的CML-CP和CML-AP患者,单用奥雷巴替尼治疗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Asciminib
Asciminib是一种新型的BCR-ABL1抑制剂,可以特异性的靶向ABL1豆蔻酰基结合位点,通过变构调节的方式来抑制BCR-ABL的活性。2021年10月,Asciminib获FDA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 2种TKIs治疗或T315I突变的CML-CP成人患者。
在2021ASH年会上有学者报道了关于Asciminib的III期临床研究——ASCEMBL(ASH 2021 Abstract #310)。这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性、III期临床研究,也是首个针对后线CML患者的头对头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纳入既往接受过≥2种TKI治疗的CML-CP成人患者,以2:1随机接受Asciminib (ASC组,40mg BID)或Bosutinib(BOS组,500mg QD),分析截止日期为2021年1月6日。
此次公布的是48w数据,结果显示:1)累积BCR-ABL IS≤1%:ASC组 50.8% vs. BOS组 33.7%;2)累积MMR:ASC组 33.2% vs. BOS组 18.6%,表明第24周观察到的2个治疗组之间的差异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存在;3)MMR持续时间:根据治疗线数亚组分析显示,ASC组均优于BOS组。
截此分析显示,相较于Bosutinib(80.3%),Asciminib (48.4%) 更少的患者治疗失败,12个月时无治疗失败的患者比例:ASC组为 57.7% (95% CI, 49.5%-65.0%) ,BOS组为25.0% (95% CI, 15.9%-35.1%)。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ASCEMBL中更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继续支持Asciminib作为CML的新治疗选择,并有可能改变后线CML的标准治疗。
TKI停药后CML疾病进展风险
时隔3年,EURO-SKI研究终于公布了随访完结后的最终分析。
根据欧洲白血病网络的建议,约40-60%达到DMR稳定[深度分子学缓解,相当于<0.01% BCR-ABL(IS)]的患者可以成功停用TKI。在EURO-SKI(欧洲停用TKI)试验中前200例患者的中期分析中,第6个月时62%的患者达到主要分子学缓解(MMR:<0.1%BCR-ABL1 IS)。TKI停止前的DMR持续时间最能预测MMR的维持。
EURO-SKI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无分子复发的生存期,并且定义预后、标志物,以增加停用TKI后出现持久性深度MR的患者比率。研究纳入接受TKI治疗的慢性期CML、维持DMR至少1年(通过连续3次PCR检测确认)且接受TKI治疗至少3年的成人CML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停用TKI后MMR的维持时间。根据方案,计划进行36个月随访。无效假设是第6个月和第36个月的MMR维持分别≤40%和≤35%。
结果显示,309例患者达到MMR,比例占46%[95%CI:42-49],拒绝≤35%的无效假设(P< 0.0001)。第36个月的MRecFS为46%(CI:42-49%),无分子复发和治疗的生存率(MRecTFS)为45%(95%CI:41%-48%)。无一例患者发生急变期。
关于预后因素,该项研究提示,TKI治疗持续时间和DMR持续时间仍是预测6个月时MMR丧失的最重要因素。对于晚期复发,即6至36个月之间(57例患者),停止前的TKI治疗持续时间是唯一的影响因素。
TKI停药后实现无治疗缓解(TFR)的CML-CP患者发展至BC是一个特殊事件,目前尚不清楚其中的具体机制。因此,来自欧洲的研究团队在超过800例进行TKI停药尝试的患者中收集了4例(~0.5%)进展至BC的TFR CML患者的信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ASH 2021 Abstract #2556)。该项研究结果提示,发展至BC的患者总生存期为3~9个月。虽然TFR患者进展至BC的病例比较罕见,但这一事件的发生强调了TFR患者进行长期持续分子学随访的必要性。
CML特殊患者的管理
坚持TKI治疗对于疾病缓解并最终实现功能性治愈具有重要意义。但既往qPCR监测及TKI依从性研究多围绕较年轻患者,基于此,来自美国的研究团队在老年CML患者中展开相关研究。该项研究是来自真实世界中的观察,研究人员收集了2007-2017年确诊为CML、且接受TKI治疗后随访时间超过13个月的1188例老年患者数据,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74.5岁。将最佳监测定义为治疗第1年期间超过3次实现分子学里程碑。通过覆盖天数比例(PDC)判断患者第一年的TKI依从性(较高的依从性定义为PDC > 80%),最终对患者特征进行比较,评估与最佳监测相关的因素及其对TKI依从性的影响。
最终的研究显示,多数老年患者没有被建议进行分子学监测,这也是导致TKI的依存性的降低。在0、1-2和≥3个时间节点进行qPCR检测的患者的中位PDC分别为86.4%、90.1%和93.1%。监测比例越高,药物覆盖的比例也会越高,患者的依从性也会越好。
非典型的BCR-ABL1融合转录本也是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我们大部分人群都是常规的BCR-ABL转录本,对于非典型BCR-ABL转录本,在真实世界中没有进行观察。在2021年ASH年会上,法国学者进行了一个真实世界的回顾性分析(ASH 2021 Abstract #3640),研究收集了携带非典型转录本的CML患者数据,这些患者曾因某些原因停止过TKI治疗,至少两年内经非标准化RT-qPCR确认为无法检测的微小残留病(UMRD),并通过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的无治疗生存期(TFS)。
最终研究纳入了16例伴有非典型BCR-ABL融合的成人CML-CP患者,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56岁(范围:21-75岁),TKI停药时的中位年龄为67岁(范围:29-82岁)。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患者中,5年累计复发率为41.6%,5年TFS率为65.2%。TFS监测在携带非典型转录本的CML患者管理中存在一定的临床优势,但目前仍缺少对于此类患者深层MR的规范化定义,同时当出现更具侵袭性的分子学复发时,应谨慎处理以避免失去血液学缓解或出现疾病进展。非典型转录本携带者的融合基因型对于TKI停药结局的影响,以及其他潜在的预后因素,需要在更大的队列进行探索。
CML合并症的流行病学与管理
根据美国的一个研究团队报告,前瞻性地收集了在2000年至2014年期间,参与临床试验的524名新诊断CML-C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数据,通过成人合并症评估-27(ACE-27)评分系统计算患者的合并症负担,并探究评分结果与治疗反应、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治疗反应方面,与ACE-27 0-1的患者相比,ACE-27 2-3患者达到CCyR、MMR、MR4和MR4.5的可能性较小。此外,ACE-27 2-3患者的OS和EFS也显著差于其他ACE-27评分患者组,中位生存期为12.5年(P<0.0001),中位EFS为6.3年(P=0.007)。相比于合并症负担评分为0的患者,ACE-27 2-3患者的死亡风险比(HR)为9.7(5.3-17.4,P<0.001)。
该项研究提示我们,合并症对CML-CP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临床结局具有显著影响,而ACE-27评分可帮助评估患者总生存期和无事件生存率,具有作为预后预测工具的临床应用潜力。
此外,慢性期CML患者的副蛋白血症的患病率是否高于一般人群目前尚无定论。有学者开展了一项横断面研究,纳入100名CML-CP患者,其中50%为男性,中位年龄63.5(范围26-91.6)岁。患者在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期间均接受了免疫球蛋白(Ig)水平、血清游离血清轻链(sFLC)和血清蛋白电泳(SPEP)检测,若结果提示异常,则额外采取血清蛋白质免疫固定(IFIX)检查。结果显示,在50岁以上人群中,CML-CP患者的MGUS患病率(6%)高于一般人群(3.2%),同时2%的SMM患病率也不容忽视。基于以上数据,研究人员建议对CML 患者进行副蛋白血症筛查,同时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阐明本次研究结果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