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于天津举办的2023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戴朝霞教授的报告主题为《2023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新进展》。在《肿瘤瞭望》现场采访中,戴朝霞教授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二线免疫治疗以及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分享见解。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在近日于天津举办的2023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戴朝霞教授的报告主题为《2023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新进展》。在《肿瘤瞭望》现场采访中,戴朝霞教授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二线免疫治疗以及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分享见解。
01
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领域,2023年有哪些新进展?
戴朝霞教授:在免疫治疗方面,2023年国际会议报道的新进展比较多。在一线治疗领域,免疫疗法在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患者治疗中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从免疫单药到免疫联合治疗(包括免疫联合化疗、免疫联合抗血管和双免方案等),多个方案已经纳入了指南推荐。在此基础上,免疫一线治疗的探索还在不断进行中。
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新探索
在2023 ASCO会议上,TROPION-Lung02临床研究首次评估了TROP2 ADC药物Dato-DXd+帕博利珠单抗±铂类化疗在初治或经治且无可靶向基因组改变的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摘要#9004)。TROPION-Lung02共六个队列,两个队列是Dato-DXd+帕博利珠单抗双药治疗组,四个队列是Dato-DXd+帕博利珠单抗+化疗的三药治疗组。2023 ASCO展示的结果显示,在一线治疗人群中,无论是两药还是三药方案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疗效,客观缓解率(ORR)在双药组达到50%,在三药组为57%。这两种联合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可接受。
TROPION-Lung02研究主要结果(2023 ASCO摘要#9004)
另一项一线免疫联合治疗的尝试是EVOKE-02临床研究,其评估了戈沙妥珠单抗(SG)+帕博利珠单抗±铂类在无可靶向基因改变的转移性NSCLC初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2023 WCLC报告的EVOKE-02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摘要#OA05.04),SG+帕博利珠单抗在PD-L1高表达(TPS≥50%)以及PD-L1低表达(TPS<50%)的人群中都展现了非常良好的疗效,在总人群的ORR高达56%,在PD-L1高表达人群的ORR可以达到69%。EVOKE-02结果显示,SG+帕博利珠单抗在未经治疗的转移性NSCLC一线治疗中展现了非常高的疗效,而且安全性可行。
EVOKE-02研究主要结果(2023 WCLC摘要#OA05.04)
Ib/II期GALLANT-1研究评估了新型Gal-3抑制剂GB1211联合阿替利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耐受性以及初步疗效(2023 ESMO摘要#1460P),GB1211包括100 mg和200 mg两个剂量组。在初步分析中,GB1211 100 mg剂量组的安全性较好。在初步可评估疗效的10例患者中,有效率达到了40%,4例患者达到了PR(4/10),其中3例属于100mg推荐的II期剂量队列(3/5;60%),表明GB1211+阿替利珠单抗组合似乎有潜在益处。
GALLANT-1研究主要结果(2023 ESMO摘要#1460P)
免疫治疗耐药后的探索
免疫±化疗目前已经成为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标准选择,获得国内外指南的推荐。但耐药问题不可避免,很多临床研究针对耐药后的治疗进行了探索。
TROPION-Lung 01研究探索了TROP2 ADC药物Dato-DXd在伴或不伴驱动基因改变NSCLC经治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入组人群在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后发生耐药。2023 ESMO报道的TROPION-Lung01研究结果显示(摘要#LBA12),ITT人群中,Dato-DXd对比多西他赛在全人群中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无进展生存(PFS)获益,且亚组分析显示不同组织学类型的PFS获益不同。在免疫耐药的人群中,该药同样展现了较好的治疗疗效。Dato-DXd耐受性良好,安全性可控。
TROPION-Lung 01研究中Dato-DXd显著改善PFS(2023 ESMO摘要#LBA12)
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以消除免疫抑制因素,这可能是解决免疫耐药的重要方式。2023 ESMO报道了西曲替尼(sitravatinib)联合纳武利尤单抗用于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二线、三线治疗的SAPPHIRE临床研究结果(摘要#LBA63),然而SAPPHIRE结果显示,西曲替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相比多西他赛单药治疗,总生存(OS)和PFS都是阴性结果,没有达到主要终点。
SAPPHIRE研究得出阴性结果(2023 ESMO摘要#LBA63)
今年也有研究证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方案用于免疫耐药的晚期NSCLC患者相比多西他赛可带来疗效上的提升。Ib/II期MORPHEUS-lung研究显示,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或是检查点抑制剂(CPI)经治的转移性NSCLC的潜在治疗选择(2023 ESMO摘要#1441P)。
MORPHEUS-lung研究结果(2023 ESMO摘要#1441P)
总之,在免疫治疗耐药之后,目前临床治疗手段越来越多,除了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还有很多的新药探索,包括一些ADC药物已经崭露头角。
02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免疫治疗的最佳疗程数量目前还有争议,请谈一谈您的见解。
戴朝霞教授:晚期NSCLC免疫治疗的疗程数是基于当前的临床研究证据。既往的一系列的免疫单药(例如KEYNOTE-024和KEYNOTE-042)和免疫联合(例如KEYNOTE-189)的临床试验中,免疫治疗的持续时间都设定为2年,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的用药时间是依据临床研究的证据。免疫治疗2年完成后,应该结束治疗还是继续用药,这是我们临床医生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针对晚期NSCLC免疫治疗的用药时长的问题,目前有很多探讨。今年ASCO年会上的一篇文章探索了免疫治疗应用2年还是更长时间,这项研究对一千多例接受免疫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的晚期肺癌患者进行了分析,并以免疫治疗应用2年作为时间截点进行分组。结果发现,对于免疫治疗2年后停药的患者以及2年后持续应用免疫治疗的患者,二者的总生存期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免疫治疗2年后停药可避免长期用药的经济压力和发生副作用风险增加。在疾病再出现进展时,再次启用免疫治疗依然有治疗效果。
对于免疫治疗的时长,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会集中在免疫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探索方面(比如ctDNA检测),通过生物标志物检测来明确肿瘤残留情况,可能有助于指导免疫治疗时长的选择,期待未来积累更多的临床研究证据以指导我们的临床实践。
03
“肿瘤防治,赢在整合”是中国抗癌协会坚持的癌症防治理念,您如何理解整合医学,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体现整合医学的理念?
戴朝霞教授:“肿瘤防治,整合医疗”是中国抗癌协会的重要理念,贯穿在我们的临床工作当中。樊代明理事长对肿瘤诊疗秉承“防-筛-诊-治-康、评-扶-控-护-生”十字方针。整合医疗强调针对个体患者进行全病程全周期的管理,我们需要在肿瘤预防、肿瘤诊疗到患者康复的整个过程中贯彻整合医疗的理念。
在肿瘤预防和筛查方面,以肺小结节诊疗为例,我院设立肺小结节MDT门诊,多个科室的专家为肺结节患者进行综合诊断,选择后续随访方式,给予患者是否应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的建议。我们在临床工作也坚持癌症科普宣教,走进校园、社区和各工作单位,让肿瘤防治的理念深入人心,帮助人们从生活方式上进行改变,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肿瘤。在肿瘤诊治方面,MDT已经成为肿瘤诊疗的主要模式,我院MDT团队包括胸外科、肿瘤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疼痛科甚至介入科的专家,随着免疫治疗方案的不断加入,MDT团队成员已经拓展到风湿科、免疫科、内分泌科和心内科等,多个科室共同会诊,为每位患者的各个阶段治疗制定最佳策略。在肿瘤康复过程中,我们目前也通过自己的互联网平台进行出院后随访,提供院外诊疗服务,对院外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给予指导,帮助患者康复。以上就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从肿瘤预防和筛查到肿瘤诊治到肿瘤康复所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