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乳腺癌的诊疗研究可谓日新月异,在Luminal型、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领域都涌现了许多创新治疗方案,这些方案不断完善乳腺癌的实践指南、改善患者预后,有些创新方案甚至打破了传统分子分型的治疗边界。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八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SIBCS)上,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江泽飞教授带来了《改变晚期乳腺癌临床实践的重要研究》精彩报告,并在接受《肿瘤瞭望》的采访中进一步分享了2023年乳腺癌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以及如何推动中国原创研究、原创方案走向国际舞台。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近年来,乳腺癌的诊疗研究可谓日新月异,在Luminal型、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领域都涌现了许多创新治疗方案,这些方案不断完善乳腺癌的实践指南、改善患者预后,有些创新方案甚至打破了传统分子分型的治疗边界。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八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SIBCS)上,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江泽飞教授带来了《改变晚期乳腺癌临床实践的重要研究》精彩报告,并在接受《肿瘤瞭望》的采访中进一步分享了2023年乳腺癌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以及如何推动中国原创研究、原创方案走向国际舞台。
01
肿瘤瞭望:晚期乳腺癌在2023年有多项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可否请您介绍一下您印象深刻的研究有哪些?
江泽飞教授:过去一年里,一系列的突破进展包括国内外学术大会上的重磅报告、顶级期刊的重磅论文发表以及新型药物的适应证获批,推动了临床实践指南的完善。改变我国临床实践的循证医学证据,可以是随机对照试验,也可以是真实世界的研究,同时也要考虑治疗方案在国内的可及性。
在治疗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领域,CDK4/6抑制剂已经全面覆盖晚期二线、一线和早期辅助治疗,但是在CDK4/6抑制剂治疗失败后又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案?——CDK4/6抑制剂的跨线治疗,更换其他靶点的治疗,化疗或使用抗体偶联药物(ADC)等。
在HER2阳性(HER2+)乳腺癌领域,由于抗HER2治疗药物(大分子单抗、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ADC等)越来越丰富,我们需要在乳腺癌精准病理、分子分型的同时做到精确分层治疗。不同时代开展的临床研究,其纳入的病例既往治疗方案不同,故更应该强调分层治疗。例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成为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在治疗复发转移患者时,我们要评估曲妥珠单抗是否敏感。曲妥珠单抗失败以后可以选择ADC或TKI,只需要针对患者的既往治疗方案来进行合理选择即可。目前临床已有众多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双靶治疗、曲妥珠单抗联合TKI、抗HER2 ADC药物的相关研究。
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领域,既往治疗TNBC一直以化疗为主,现在有了化疗联合靶向、化疗联合免疫乃至化疗联合ADC等众多选择。例如今年ASCO大会的口头报告中,我们团队以LBA(Late Breaking Abstract)形式汇报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用于晚期TNBC一线治疗的TORCHLIGHT研究,相关论文也已经被国际杂志所接收。TNBC免疫治疗仍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包括筛选出适合免疫治疗的优势获益人群,以及如何做好免疫治疗的安全性管理等。
总之,2023年乳腺癌领域的研究进展非常多,临床实践指南的更新,需要有合理的研究设计、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所支持的治疗方案,同时也要考虑药物治疗的可及性等因素。我们也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案供临床使用,从而让更多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02
肿瘤瞭望:对于中国临床研究、中国创新治疗方案走向世界,您有怎样的感想?
江泽飞教授:20年前,当我们有机会参加一些国际会议的时候,我们只是倾听者;10年前,当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走向国际舞台的时候,我们是发声者。
近年来,随着众多药物的出现和发展,国内很多学者都有机会来牵头组织一些国内乃至国际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我们都有机会参与到国际研究中,同时组织一些自己的研究,能够在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ESM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等大会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研究结果获得国际认可的同时,治疗方案能得到药物监管部门的批准,惠及更多中国患者。